急救动态
返回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时间:2014-01-06 08:51:27 来源:淄博万杰肿瘤医院 点击:

[张树平 讯]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得心脏病及脑血管意外等危重症和各种突发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如1989年,我国每年急诊人数平均约5000万人次,危重病人数占5%(约250万);2004年,我国每年急诊人数平均约2亿人次,危重病人数占7%(约1400万);2005年8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8个月的时间,中国已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80起,死亡1837人;据国内初步统计资料表明:每年因创伤死亡的人数约15万人,受伤人数远远超过100万人。其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均超过5万人。死亡人数的绝对值和平均每辆机动车死亡人数已成为世界之最;对此若不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及医院内的强化救治,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机会,统计数字表明,我国主要致死疾病前六位依次是:车祸伤—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和中毒—心血管疾病。除恶性肿瘤外,绝大多数疾病发生在院外。如果抢救及时,据估计会有1/4的人的生命被挽救。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已成为医疗中的重中之重。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急救医学的“先遣部队”。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院前急救是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院前急救开展如何反映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医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建立正确、有效的急救反应系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院前急救是社会抵御重大灾难、集体突发事故不可缺乏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必须把有效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病人身边,把在医院等待病人“登门求医”,改为送医到病人身旁,延伸医疗服务。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和快速的急救通讯、急救运输、现场急救能力,保障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构成人类社会共同抵御重大灾难和集体突发事故的重要“防火墙”,是社会安全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的组织行为带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的特征,具有规范性强和透明度高的特点。一个管理规范、组织严密、通讯和医疗设备优良,具有快速、高效功能的院前急救体系可使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

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病人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时间就是生命”,为患者赢得有限的抢救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如不及时抢救,就会引起组织不可逆损伤或死亡。拿“猝死”的病人来说,实践证明:4min内开始进行复苏者会有50%的人被救活,4~6min开始复苏者仅有10%被救活,超过8min开始复苏者存活率为4%,10min以上复苏者存活率几乎为0。院前心肺复苏有效的最基本条件是尽量缩短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心搏呼吸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脑细胞由于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后4-6分钟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院前急救是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子系统。(院前--院内--ICU)。对心跳骤停的患者,相差几分钟就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如果没有院前急救争取到关键的几分钟,院内设备再好,医生的医术再高,病人也难以起死回生。院前急救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份。(医疗救护、消防、交通、公安等)

总之,院前急救的意义就在于急危重症患者发病初期就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维持患者生命,防止再损伤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的院内救治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   120急救站点
  •   市人大专项
    工作评议专栏
  •   淄博120
    官方微信
  •   淄博市医疗急救
    指挥中心服务号
  • TOP 返回顶部